14
據芬蘭廣播公司9日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識別出一種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基因新突變。這一發現對進一步研發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自2006年開始,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赫爾辛基大學和赫爾辛基中心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遺傳基因與骨質疏松癥的關聯進行了研究。他們在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告說,研究者在人體第12號染色體的Wnt-1基因中發現了一種突變,該突變改變了正常骨骼發育及維持骨量的重要信號活動。這表明,兒童骨質疏松癥和早發性骨質疏松癥很可能是由Wnt-1基因發生突變...
查看更多10
中國科技網訊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陳化蘭科研團隊一項新研究發現,H5N1病毒有可能通過與甲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獲得在哺乳動物間空氣傳播的能力,從而引起人間大流行。研究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對公共衛生構成的現實威脅。相關研究論文5月3日在線發表于《科學》雜志,《自然》雜志也進行了報道。陳化蘭告訴記者,兩種流感病毒共感染同一宿主時,可發生基因分子節段的重配,理論上可以形成256種不同的基因重配病毒。歷*,禽流感病毒通過在中間宿主體內與哺乳動物流...
查看更多7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數代人致力于探索長生不老之術,目前,科學家發現大腦存在控制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區域,或將揭曉人體青春永駐的秘密。科學家認為大腦的下丘腦負責控制生氣、渴望、體溫和疲勞,可能是“人體衰老的源泉”,控制著人類體質的逐漸下降。他們發現一種與衰老相關的特殊信號通路,有望開啟抵御人體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新策略。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蔡東升(音譯)教授說:“科學家長期以來置疑是否衰老現象獨立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或者是否是受一個器官組織控制。我們的新研究表明,人體衰老受...
查看更多3
一個研究人員團隊,找到了一種阻止癌癥擴散的新方法:使用經過遺傳修飾的細菌把幅射能直接釋放給癌細胞。盡管對許多類型癌癥的防治取得了進展,而胰腺癌對治療仍然具有頑固的耐藥性。只有約4%的患者,可生存5年,主要是由于這種癌癥惡性轉移的能力或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現在,一個研究人員團隊,找到了一種阻止癌癥擴散的新方法:使用經過遺傳修飾的細菌把幅射能直接釋放給癌細胞。在一項用攜帶人類腫瘤的小鼠做的研究中,這種治療使小鼠的原發腫瘤萎縮而不損害健康組織;這種治療,還摧毀了已擴散到小鼠身體各...
查看更多28
科技日報訊據美國科學促進會近日報道,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可將骨髓干細胞直接轉變成腦細胞的方法。此項研究結果展現了抗體作為細胞功能的通用操作器的潛力。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研究人員發現,實驗室培養的抗體可激活骨髓細胞中的生長抗體,該抗體終將骨髓干細胞(通常會發育成白血細胞)誘導成為神經前體細胞(即將成熟的腦細胞)。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既有技術進行了改進,使給定細胞產生的抗體蛋白能夠與目標受體附近的細胞外膜形...
查看更多26
科技日報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5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科學家通過果蠅實驗,識別出會在傷口附近區域發生作用的8個新基因,這些基因很可能在傷口愈合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論文發表在本周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研究人員發現,在調控果蠅硬質外骨骼或外皮生物過程的基因中,有許多也控制著人類皮膚的生物過程,有望成為開發新型傷口愈合藥或皮膚病治療藥物的佳候選。論文*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生物科學分部臨時院長雷切爾·帕特森教授說:“在果蠅傷口愈合過程...
查看更多23
科學家近發明了一種能夠用注射器注入到活體組織中的微型探測器,這種探測器由發光二極管(LEDs)和傳感器構成,是一種可用于測量和操縱大腦活動和其它活體組織的新工具。這種小型探測器能夠幫助科學家研究動物的神經活動、以及生理和生化等過程。基于嵌入組織內部的傳感器的反饋,這種生物兼容性的電子器械還能夠用于對活體組織進行實時操縱。在腦科學的研究中,這種探測器可以用于進行所謂的“光遺傳學”實驗,這種實驗牽扯到經過遺傳學修飾的神經細胞,這類神經細胞能夠對光做出反應。近幾年,神經科學家已經利...
查看更多19
中新網2月1日電據香港《文匯報》2月1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將老鼠皮膚細胞直接轉變成腦細胞,跳過中間的“干細胞”階段。研究人員說,這項實驗的潛在醫療用途,讓他們感到“非常興奮”。據報道,這項實驗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載。該研究團隊將皮膚細胞制造成“神經前驅”細胞,神經前驅細胞可變成3種腦細胞,分別是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與寡樹突膠細胞。前驅細胞一旦制造出來,便可在實驗室大量生長。腦細胞與皮膚細胞有著相同的基因信息,但這兩種細胞的基因密碼以不同方式解讀,...
查看更多